一、我国大学排名与社会评价
(一)我国大学的综合评价与排名
大学评价对大学发展有着相当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评价指标所体现出的价值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所大学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大学50强”排名,网大也公布了“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榜单”,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编写完成《2014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4高考(微博)志愿填报指南》出版发行,根据这四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排名情况,筛选出25所大学(各校排名均进入前30位),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3年度大学评价综合排名情况一览表
|
序号
|
学校名称
|
Net big
排名
|
武书连版
排名
|
中国大学50强
排名
|
中国校友会网
排名
|
排名位
次之和
|
1
|
北京大学
|
2
|
1
|
1
|
1
|
5
|
2
|
清华大学
|
1
|
3
|
2
|
2
|
8
|
3
|
浙江大学
|
3
|
2
|
5
|
6
|
16
|
4
|
复旦大学
|
6
|
5
|
3
|
4
|
18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7
|
4
|
6
|
3
|
20
|
6
|
南京大学
|
5
|
6
|
7
|
8
|
26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9
|
19
|
4
|
7
|
39
|
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4
|
15
|
8
|
14
|
41
|
9
|
武汉大学
|
16
|
7
|
15
|
5
|
43
|
10
|
中山大学
|
14
|
9
|
18
|
10
|
51
|
11
|
南开大学
|
11
|
14
|
11
|
15
|
51
|
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8
|
12
|
12
|
20
|
52
|
13
|
华中科技大学
|
17
|
11
|
13
|
12
|
53
|
14
|
四川大学
|
12
|
8
|
22
|
13
|
55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13
|
16
|
10
|
18
|
57
|
16
|
北京师范大学
|
19
|
23
|
9
|
11
|
62
|
1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0
|
26
|
14
|
21
|
71
|
18
|
厦门大学
|
15
|
22
|
21
|
19
|
77
|
19
|
天津大学
|
18
|
21
|
16
|
23
|
78
|
20
|
山东大学
|
26
|
10
|
27
|
16
|
79
|
21
|
中南大学
|
23
|
17
|
25
|
17
|
82
|
22
|
东南大学
|
25
|
18
|
19
|
25
|
87
|
23
|
同济大学
|
29
|
25
|
17
|
22
|
93
|
24
|
中国农业大学
|
21
|
29
|
20
|
26
|
96
|
25
|
大连理工大学
|
24
|
20
|
26
|
30
|
100
|
备注:数据来源于各网站资料
|
评价得分既是对中国大学综合办学实力的选优排序,又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校友发展和社会影响等核心办学指标的重要检验,虽然四份排名情况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差异,而且同一大学的排名位次也存在波动,但是,这25所高校也基本反应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状。综合而言,我国本专科高校总量已达2198所,然而,顶尖大学和一流大学的数量却相当有限,尚不能满足国家创新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国内不同类别高校的排名
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全球大学集团中的领军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引以为豪的“文化名片”和“形象代言”。虽然,一流大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拥有极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根据《2014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统计2014年度国内各类型高校首位排名情况(见表2),由于建设内容与发展特色的差别,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综合排名与得分方面差异很大。
表2 2014年度中国各类型大学排行榜
|
类型
|
综合类
|
理工类
|
师范类
|
农林类
|
医药类
|
政法类
|
财经类
|
民族类
|
语言类
|
艺术类
|
体育类
|
名称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体育大学
|
排名
|
1
|
2
|
11
|
26
|
31
|
67
|
72
|
80
|
128
|
--
|
--
|
得分
|
100
|
97.8
|
74.35
|
68.46
|
67.58
|
64.35
|
64.04
|
63.87
|
62.77
|
--
|
--
|
星级
|
6星级
|
6星级
|
5星级
|
5星级
|
5星级
|
5星级
|
5星级
|
4星级
|
5星级
|
6星级
|
6星级
|
注:数据来源《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
二、学科水平对高水平大学的支撑
(一)学科评估
学科是大学办学的最基本元素,是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实力的集中反映,学科水平体现了高校的优势与特色。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工作,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体系由“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及相关内容构成,全国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评估结果标明,参评学科进入排名前三位的高校数量共有90个(见表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参评学科位列前三的学科数量超过了10个。综合而言,部属高校的学科实力和优势较为明显,尤其是顶尖大学和一流大学。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体现了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学科评估结果。
表3 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情况一览表
|
参评学科排名前三位的数量(个)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2
|
13
|
24
|
35
|
高校名称 及数量
|
中山大学等41所
|
南开大学等22所
|
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
|
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
|
同济大学等3所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4所
|
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
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大学
|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
(二)学科学位点分布
学科学位点层次代表了学科水平与实力,一流的学科,须以一流的学位点为支撑和体现。建设高水平大学,须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对我国高校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教育部和部委直属高校数量少,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多,并且一级学科博士点平均数是省属高校的2.95倍,具体内容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
高校数量(所)
|
博士点数量(个)
|
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均数
|
部委直属高校
|
87
|
1526
|
17.54
|
省属高校
|
169
|
969
|
5.94
|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科技网
三、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示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根本。大学排名与评价和学科评估是对大学办学水平和职能作用的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中国需要建设一批冲击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需要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还需要在服务地方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争创一流的各类工程技术大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在服务国家、服务行业、服务区域、服务社会和全球竞争中提供相应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三)部属高校在建设基础、资源条件、学科水平、发展环境、生源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获取外部资源能力显著优于省属高校。省属高校应当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目标定位,体现共性、兼顾差别,在服务地方、彰显特色、提升水平方面精心设计,构建符合实际的建设内容与发展方向。
(四)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必须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论坛评论员)